中山领西装衬衣定制厂家电话-中山领西装衬衣定制厂
中山装有什么意义?
中山装(Zhongshan suit)
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命名的男用套装。
1919年,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关于中山装的来历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如有的说是1912年在广州问世的,有的说是由日本铁路制服改制的。
中山装的最初款式:上衣为立领、前门襟、9粒明扣,4个压爿口袋,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半腰带。1922年中山装改为立翻领、7粒扣,下口袋为老虎袋。后又改成现在的款式: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各有袋盖及1粒明扣,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袋盖靠右线迹处留有约3cm的插笔口。高档中山装,在袖口部位有3粒饰扣。与中山装配套的裤,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这里提到的黄隆生是一位越南的华侨,开有一家洋服店,1902年,到越南筹组兴中会,一次到黄的店购物。黄得知这个顾客就是时。当即要求加入兴中会,为革命出力。
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中山装由于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中山装的由来
在清朝(1644—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18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1902年,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后来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款式: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先生中山装的创始人。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 (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协助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黄隆生获悉面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黄隆生随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先生设计中山装时, 曾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 (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中山装由于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中山装的做工
中山装做工比较讲究,领角要做成窝势,后过肩不应涌起,袖子同西装袖一样要求前圆后登,前胸处要有胖势,四个口袋要做得平服,丝缕要直。在工艺上可分精做和简做两种,前者有夹里和衬垫,一般用作礼服和裤子配套穿用,后者不加衬料,适合于日常作便服穿用。中山装的优点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行动自如,保暖护身,既可作礼服,又可作便装。其缺点是领口紧、卡脖子等。中山装素以其特有的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中老年人和海外华人的青睐,尤其是知识分子仍然视中山装为自己的日常服装。在穿着时,要注意由中山装所传递出的意蕴与其人生态度相吻合,要把风纪扣弥合,有人图一时的舒适而敞开领扣,这样会使自己在众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有失风雅和严肃。
中山装的色彩
中山装的色彩很丰富,除常见的蓝色、灰色外,还有驼色、黑色、白色、灰绿色、米**等。一般来说,南方地区偏爱浅色,而北方地区则偏爱深色。在不同场合穿用,对其颜色的选择也不一样,作礼服用的中山装色彩要庄重、沉着,而作便服用时色彩可以鲜明活泼些。对于面料的选用也有些不同,作为礼服用的中山装面料宜选用纯毛华达呢、驼丝锦、麦尔登、海军呢等。这些面料的特点是质地厚实,手感丰满,呢面平滑,光泽柔和,与中山装的款式风格相得益彰,使服装更显得沉稳庄重,而作为便服用的面料,可选择相对较灵活,可用棉布、卡其、华达呢、化纤织物以及混纺毛织物。
中山装的来历
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起源
中山装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日本活动期间委托华侨张方诚设计了中山装的草图,返上海后于1916年命荣昌祥裁缝王才运依图生产。《申报》1927年4月20日第17版有一则软广告《中山装之盛销》:“南京路新世界对面荣昌祥,为制造中山装之首创家,手工既能讲究,式样又极准确,现应潮流之趋势,欲求普及起见……”。
该说法的另一支流则说,1919年,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到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英国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定做西服的面料有哪些?
西装的面料,休闲西装面料,气质面料,是您的气质的选择,具有丰富的风格,满足不同的不同风格要求.优雅,耐磨性好,色彩丰富,适用多种场合,现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文化,定做西服的面料有哪些?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1、纯羊毛精纺面料
100%羊毛,大多质地较薄,呢面光滑,纹路清晰。光泽自然柔和,有漂光。身骨挺括,手感柔软而弹性丰富。紧握呢料后松开,基本无皱折,即使有轻微折痕也可在很短时间内消失。属于西服面料中的上等面料,通常用于春夏季西服。
2、纯羊毛粗纺面料
100%羊毛,大多质地厚实,呢面丰满,色光柔和而漂光足。呢面和绒面类不露纹底。纹面类织纹清晰而丰富。手感温和,挺括而富有弹性。属于西服面料中的上等面料,通常用于秋冬季西服。
3、羊毛与涤纶混纺面料
根据羊毛和混纺的含量多少分为毛涤或涤毛。这种面料在阳光下表面有闪光点,缺乏纯羊毛面料柔和的柔润感。面料挺括但有板硬感,并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突出。弹性较纯毛面料要好,但手感不及纯毛和毛晴混纺面料。紧握呢料后松开,几乎无折痕。属于比较常见的中档西服面料。
4、羊毛与粘胶或棉混纺面料
光泽较暗淡。精纺类手感较疲软,粗纺类则手感松散。这类面料的弹性和挺括感不及纯羊毛和毛涤、毛晴混纺面料。但是价格比较低廉,维护简单,穿着也比较舒适。属于比较常见的中档西服面料。
5、涤纶与粘胶混纺面料
属于近年出现的西服面料,质地较薄,表面光滑有质感,易成形不易皱,轻便潇洒,维护简单。缺点是保暖性差,属于纯化纤面料,适用于春夏季西服。在一些时尚品牌为年轻人设计西服上常见,属于中档西服面料。
6、纯化纤仿毛面料
这是传统以粘胶、人造毛纤维为原料的仿毛面料,光泽暗淡,手感疲软,缺乏挺括感。由于弹性较差,极易出现皱折,且不易消退。从面料中抽出的纱线湿水后的强度比干态时有明显下降,这是鉴别粘胶类面料的有效方法。此外,这类仿毛面料浸湿后发硬变厚。属于西服面料中的低档产品。
按照传统的标准,西服面料中羊毛的含量越高,面料的档次越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化纤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仿毛产品在色泽、手感、耐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高科技纺织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而纯羊毛的面料在一些领域也暴露出它的不足,比如笨重,容易起球,不耐磨损,在衣柜挂放稍不注意会被虫蛀,发霉,维护成本高昂等,所以不太适合学生以及刚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所以并不一定是羊毛含量越高越好,需要按照个人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西装面料。
西装定制彰显公司文化,展现实力,定制西装可私信小编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